当前位置:离人醉>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2 / 2)

只是对于将上级配给的所有飞机倾巢派出去,将这些飞机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的杜开山来说。航空兵的出色发挥,尽管让他在地面作战的时候,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是按照他这种做法这么打下去,抗联还很薄弱的工业底子,能不能经受住这么大的消耗,就是他眼下顾及不到的了。

怎么样完成上级的意图,以最小的伤亡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自己正面的日军登陆部队,才是他眼下最关心的事情。至于过多的弹药和油料的消耗对于杜开山来说,远不如战机更加的重要。

尽管将日本海军投入的舰艇编队给搞成了残废,但对于杜开山来说对日本海军的战绩,并未让他有什么兴奋的感觉。作为一个正宗的,对海军没有任何兴趣的陆军指挥员,同时也是一个地道旱鸭子的他,还是希望能在陆地上与日军决一雌雄。

杜开山之前对日本海军虽说也用尽了心思,但他所有的部署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日本海军大口径舰炮,对他在纵深作战的威胁。这些射程普遍在三十多公里的舰炮,在天上飞机的引导之下,对他作战的影响甚至远远大于日军航空兵。

所以搞掉这些对自己更具威胁的舰炮,对于他来说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他可不想拿着自己的岸炮与坦克,去与日军战列舰对射。但对于杜开山来说自己下不了海,日本海军除了那点海军陆战队之外也上不了岸。解决掉其大口径舰炮的威胁之后,他已经对日本海军再无兴趣。

对于将更多的兴趣,都放在了日本陆军身上的杜开山来说。他从今年的战事所面对的日军整体素质来看,尽管对于国际战局没有什么兴趣,但也敏锐的察觉出来。眼下的日军已经明显有些日薄西山之感,其颓势也越来越明显。

新组建与编成的师团无论是从兵员素质,还是从武器装备来看,与当初七七事变之初相比,与当初自己在东北应战的关东军相比,都有明显的下滑。各级军官的素质,也下降的很明显。尤其是补充兵员之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老的老、小的小的情况。

在重装备的投入上,也远远不如当初。尽管坦克的性能和数量,都远远的过去七七事变之初,但各个师团的火炮数量,下降的比例相当的大,甚至是一再下降。而且被日军抽调参加第二阶段会战的师团,有几个原来的炮兵联队甚至干脆以迫击炮代替。

原本作为联队炮的四一式山炮,如今也成了日军新编师团炮兵联队的当家火炮。老式的武器,也拿出来都重新使用了。什么三零式步枪、三年式重机枪,这些在关东军里面,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武器也都拉了出来。

一直都在关注陈翰章那边战局的杜开山,甚至听说乐陵一线的日军一百二十师团,就连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机枪,日俄战争时期的三一式山炮都拉了出来。从前边传来的战报更加确定了,他对日本人现在已经开始穷途末路的判断。

与抗联整体装备在不断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军补充兵员素质和装备质量,都早就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兵员素质与装备水平下滑速度之快,甚至可以说出乎了绝大部分人的意料。

一方面的装备水平与部队整体素质在急速上升,一方面却是在不断下滑,敌退我进、此消彼长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虽说在作战不利的时候依旧还能咬着牙死扛着,但是决死精神早就已经不如以往。

这一点从第一阶段会战结束后,俘虏的数量远远超过之前历次会战,就可以清晰的证明。第一阶段会战仅仅河北战场,就俘虏日军三千余名,而这其中的军官超过了五百。被俘的军官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佐级军官。

第一阶段会战期间,甚至出现日军以中队为建制集体投降的例子。在被合围分割之后,日军主动放下武器的也不在少数。这与之前即便被围,也会拼死抵抗的情况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这都已经说明日军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其决死之决心,都在飞速的下降。这一点的发现,让他感觉小鬼子恐怕是支撑不了几年了。如果现在不能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痛痛快快的多打几仗,恐怕留给自己的机会就没有多少了。

尽管杨震曾经多次再三交待,但看着之前陈翰章在近在咫尺的冀鲁边地区打的战况空前,杜开山要说心里不痒痒那就怪了。如果不是杨震当初的再三警告犹在耳边,生怕一号会让自己在也摸不到前线,把自己调到生产建设兵团去养老。没准干等不到日军登陆,心都乱了的这个家伙会沿渤海湾直下,跑到陈翰章那里去捞上一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