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离人醉>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章 教训还不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章 教训还不够(2 / 2)

团侧翼防御的重视性不够。

其实说穿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部队上下还是有些轻敌思想在作祟。围歼七十二师团的战斗进行的比较顺利,虽还没有最后解决,但那不是作战上的原因,让部队一些干部脑袋又有些高烧起来。

正像是杨震在给陈翰章的电报上指出的那样,通州之战的教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还没有打醒某些干部,脑子里面老子天下第一的念头。对一百师团右翼突击,在兵力和火力的配置上,都明显有些不够重视。

在攻击发起时,步兵与装甲兵在战术配合上有些脱节,步兵未能始终保持与装甲部队的距离。在作战之中对于日军大量步兵反坦克小组,重视度很不够。这一战的经验教训对于部队,尤其是各级的指挥员,都应该好好的总结和反省一下。

不过向一百师团侧翼穿插虽说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是抗联的正面突击行动,进展相对顺利的多。在步兵为坦克打开缺口之后,正面投入的一个营外加两个坦克连的兵力,配合机动部队快速的向一百师团纵深穿插。

只是虽说突入日军正面纵深阵地,但一百师团部署在纵深的大量反坦克火箭筒,以及用来平射的八八式高炮,也给抗联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好在协同作战的步兵配合得力,与坦克相互配合,为坦克快速突入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相对于严密防御的侧翼,为了解救七十二师团,正在向着枣南方向猛攻的一百师团正面,防备却远没有那么的严谨。最根本的是整个一百师团主力,采取的还是攻击态势。其侧翼部署,是在内山英太郎中将亲自再三叮嘱的,以及七十二师团的前车之鉴带来的经验教训。

在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之下,经过紧急商议,内山英太郎直接指定独立战车第四旅团长,高泽英辉大佐负责右翼防御。而正面的一百师团主力,则在内山英太郎中将的催促之下,还在玩命的进攻。

侯国忠的攻势虽说没有像枣南战场那样,打了一百师团一个措手不及,但也打乱了一百师团的整个兵力和火力的部署。如果不是原田次郎中将,在已经有了七十二师团前车之鉴的情况之下,采取多路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

在枣南战场尚未完全解决,七十二师团还在玩命抵抗的情况之下。抗联突然集中兵力,对一百师团实施全线反击,搞不好一百师团的结局不会比七十二师团好的哪里去。但其正面攻击还在持续的整体态势,也造成了正面的突破,反倒是快于侧翼的穿插情况的出现。

经过三天的苦战,在付出了很大代价的情况之下,陈翰章终于将一百师团劈成了两半。同时两翼的包抄部队,也终于在日军后续六十五师团赶到之前,在一百师团身后腰站汇合,将对一百师团并独立战车第四旅团构筑的合围圈完成。

这三天的苦战下来,虽然击毁了独立战车第四旅团的绝大部分战车,但抗联投入到战场上的坦克部队也一样损失惨重。参战的坦克部队,损失了一多半的装备。这个代价对于参战的抗联坦克部队来说,可谓是相当的伤筋动骨。在完成对一百师团的分割、合围之后,陈翰章不得不将部分坦克部队撤下来整补。

在接到陈翰章的报告,正在密切关注整个战场的杨震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将手中的最后一个坦克预备队,也是抗联唯一一个装备了丘吉尔步兵坦克的独立坦克第五团,以及装备了玛蒂尔达二型坦克的两个独立坦克营全部调给了陈翰章。

这两支坦克部队是利用战役休整期,利用英国人援助的最后一批步兵坦克,以及苏联人用来交换美制中型坦克的英制丘吉尔坦克,组成的两支坦克部队。将这两支坦克部队交给陈翰章之后,杨震手中已经再无任何装甲预备队。

也就是说杨震已经将除了津浦路方向的坦克集群之外,剩余的所有坦克力量,全部调给了陈翰章。在下一步作战之中,陈翰章不可能再得到后续的装甲支援。能不能在预定时间之内,完成对作战计划,就看陈翰章能不能有效的利用杨震给与的最后增援。

尽管为了增援鲁西北正面战场,杨震抽光了自己手中的最后装甲预备队,但这个增援却是杨震必须要给的。陈翰章在德州以西战场的能不能达成战略目标,是关系到此战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只要能解决一百师团并重创部分日军后续兵力,这一战整个战局的主动权就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算日军集中大批兵力在祁口一线登陆,就算在晋东南战场日军突破晋冀鲁豫军区的拦截,穿插到正太铁路沿线,也已经无法改变战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