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离人醉>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鲜独立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鲜独立师(2 / 3)

凡是都不出头,甚至很多的时候都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

如果王效明在一分区担任政委的时候,他这个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凡能够起到他应尽的责任,一分区也不至糜烂到如此地步。那可是在东满地区坚持数年艰苦斗争的老骨头部队,在进城不过短暂的时间之内,堕落成那个样子,他这个在王效明调离后担任分区代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要说没有责任不可能的。

如果要不是陈翰章上任后,军政一肩挑下决心大力整顿,在自己的支持下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干部,短时间之内让元气大伤的一分区基干武装重新焕发了战斗力。在第二阶段,一分区的基干武装也打不了那么出色。

一个担负了重要职责的军分区,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政委,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事。这也正是昨天在讨论干部人选时,李延平只同意让他担任代政委,而始终未给他扶正的主要原因。性格决定命运,不是上级不考虑你,但你的性格这样,谁也帮不了你。

见到李延平点头同意自己的调整,杨震笑道:“政委,朝鲜独立师的问题,你要与一路军总指挥他们商议一下,尽快的拿出一个编制与干部配置名单。中央调过来的第三批,也主要是朝鲜族干部就要到了。这批干部一到,这个师就要马上着手组建。中央催促的很急,我们也该着手了。”

李延平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还是等中央调过来的人到了再说吧。咱们部队的朝鲜人比重并不高,除了七军之外,五军有一部分但是不多。相反一路军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二军六师师长兼政委、几个团长,五师参谋长,都是朝鲜籍。此次一路军北上几乎将朝鲜籍的部队大部分都带了过来。”

“中央调来的人员名单我看了,除了部分在苏联学习的人物之外,很多都是在关内参加革命的朝鲜同志。其中有一个人是东北讲武堂毕业,又在苏联学习过炮兵专业,经历过长征考验的老干部。还有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资历都很高,是不是等他们来后再统一安排。”

李延平说的这两个人,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甚至那个名单上的很多人,只要看过描写朝鲜战争书籍的人都不会陌生。对于这些人物,杨震自然也是久闻大名、

当然在后世这些被称为延安派的人,大部分没有牺牲在那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的战争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死在自己的同胞,也就是现在一路军那位师长兼政委,后世的朝鲜太阳之手。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中央调来的人中,武亭我要留下。此人是炮兵专家,炮兵经验极为丰富。我要调他接替分身乏术的马其昌,担任炮兵副司令兼任炮兵教导团团长。至于其他人,你和一路军商量之后再行分配。”

“不过那位二军六师的师长兼政委不行,我看这个独立师由关内调过来的金雄同志任师长,二分区那位司令员崔石泉任副师长。金策同志兼任政委,朴一禹同志任副政委。金光侠同志政治部主任,姜建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崔仁同志任参谋长,朴德范同志任副参谋长。”

“金雄同志毕业于黄埔军校原在新四军任团参谋长,军事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游击战,我看足以担任朝鲜独立师师长的职务。朴一禹在关内敌后战场担任过县长,擅长游击作战,担任这个副政委,并在金策同志还要担任东北局宣传部长期间任代政委也是恰当的。”

“你去和杨总指挥、魏政委商量的时候,就说这是我的意见。既然中央不同意这个朝鲜独立师继续留在一路军编制内,有意纳入吉东军区建制,我是东北局主管军事的书记,有提名这个朝鲜独立师指挥班子的权力。”

杨震嘴上说是商量,实际上不容拒绝的语气,让李延平在惊愕之余也不禁苦笑。这个口气叫商量吗?再说有你这么安排的吗?这个要组建的朝鲜独立师,可是一路军出身的干部、战士占了绝大部分。

可你这指挥机构中,师长金雄、副政委朴一禹、参谋长崔仁是关内调来的。甚至没有连一个从抗联派去苏联学习后,调到关内工作的都没有。能力怎么样先不说了,他们甚至连部队都不熟悉。

金策就不说了,虽然是原三路军调过来的,但是北满的省委书记,现在更是东北局的宣传部长担任这个师政委倒也是资历足够了。可副师长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金光侠、副主任姜建可都是二路军出来的。

崔石泉担任过七军参谋长、代理军长、二路军的参谋长,吉东军区二分区司令员,这就不说了。原来的军长任一个副师长,无论是能力和资历也都够了。政治部主任金光侠原来是二路军警卫旅的政委,现在是司令部训练部基础部长。而副主任姜建是二路军团政委出身。

原一路军出身的干部,只有一个朴德范任副参谋长这个不掌握兵权的虚职,这说的过去吗?部队的主体除了少数原二路军的朝鲜籍同志之外,主要是人家一路军抽调的,主要指挥员却是一路军的一个不用。你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定了,有没有想过一路军的感受?

看着李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